印度出现了惊人的65度高温_印度高温已致36死图片
1.张玉安印度就是印度哪一期
2.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印度的历史是怎样的?
3.中国发展后,印度能与中国竞争吗
4.关于印度
5.世界历史上最高气温
6.伦敦烟雾、日本的米糠油、日本的水俣湾的资料来源
20世纪中叶世界第二次大战以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了旧的殖民统治,建立了新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末期,同为世界人口大国的印度和中国都先后成立了新的,迎来了百废待举的建设新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人口变动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上是在一个起点上。由于中印两国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也不尽相同。可以看到,中国人口死亡率如果除去非正常时期,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远低于印度的同期水平。印度死亡率变化比较平稳,渐次下降,进入21世纪粗死亡率水平才接近中国。中国人口的出生率从20世纪60年代已经有所回落,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由于实施了全国范围的生育政策,所以,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而同期虽然印度早在1947年就提出了控制人口的思想,也提倡家庭,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有过全民生育运动,但出生率变化甚微,人口出生率仍高达38‰,高出中国同期水平近10个千分点。20世纪80、90年代,中印两国的出生率水平差距更大,均有10个以上千分点的差距。进入21世纪,两国出生率水平的差距开始缩小。实际上,中国印度人口出生率的变化都有着干预的痕迹,不过,中国更多的是有所为的影响,而印度则更多的无作为的影响。
对于两个人口大国来说,迁移因素影响较小,因此,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就直接影响着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可以看到,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虽然,中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轨迹有很大不同,但增长率的幅度却有很大的相似性。中国人口由于死亡率下降幅度快于出生率,所以,人口增长逐步加速,到20世纪70年代,平均人口增长率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印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虽然比较缓慢,但比较同步,所以,人口增长率也保持较高的水平上。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印人口平均增长率差距不超过2个千分点。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中印两国的人口增长率开始分道扬镳,进入20世纪80年代,印度人口增长率高出中国7个千分点,进入90年代,差距进一步扩大,印度人口年均增长率高出中国8个多千分点,进入新世纪,人口增长率的差距有所回落,但也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2)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
人口出生死亡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的变化,1950年,中国人口总量为5.55亿,印度为3.58亿,中国比印度人口多近2亿人。由于人口基础较大,即便是中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低于印度,但在绝对增长量上高于印度。从1950年到1980年,中印两国人口总量之差都在增加,最高值达3亿多。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增加的惯性减弱,而印度人口仍旧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印度人口总量增加快于中国,中印人口总量差值开始缩小。
人口数量随着出生宰、死亡率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各个年龄组人口的比例变化来看,中印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有较大的差别。从老年人口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来看,中国人口从1950年到10年,该比例先增后降。从10年起,老年人口比重逐步上升。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从1950年起,一直在上升,直到20世纪70年代实施生育后才逐步降低。显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与中国人口出生死亡的变化特点是直接密切相关的。印度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相对比较平稳。从1950年起,老年人口的比重一直较为平缓地上升,没有波动,与中国波动变化的特点形成对比。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到1980年,印度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超过了40%,这样的高比例直接与人口的高出生率有关。随着出生率缓慢下降,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逐步下降。不过,到2000年,印度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高出中国近10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例印度则低于中国近2个百分点。
2.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趋势
1)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由于中印两国社会经济基础、文化传统、人口政策以及人口现状不同,未来中印两国的人口变动趋势也不尽相同。从联合国人口中方案的预测来看,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将继续保持较低的出生率和较低的死亡水平。不过,由于人口迅速老化,粗死亡率将会不断升高,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会出现负增长。如果是按低方案预测,中国人口的负增长将会提前至2020年左右。印度人口的出生死亡变化比较平缓稳定,生育水平继续稳步下降,到2040年以后,印中人口的出生率水平接近,但仍高于中国2个多千分点。2030年以后,印度人口粗死亡率也会像其他人口老化国家一样不断回升。不过,21世纪上半叶,印度不会出现人口负增长。
未来人口出生、死亡的水平不同,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变化。目前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已经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但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总人口还将继续增加一段时间。在联合国中方案条件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约14.5亿,然后,人口开始下降出现负增长。如果按照联合国低方案,中国人口总量将可能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13.5亿并随后开始负增长。较之中方案,低方案人口下降幅度更大、速度更快。印度人口总量变化则是另一幅图景,由于印度的生育水平至少在2l世纪前30、40年仍旧保持在更替水平之上,所以,人口总量的增加不是惯性增长而是自然增长,2050年,印度人口总量将超过15亿。中印两国人口总量的不同变化趋势,将导致中印人口大国地位的变化。2040年左右,印度总人口将首次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上的人口第一大国,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比中国多1.4亿左右。如果按低方案计算,印度则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中国,2050年,印度人口将比中国人口多4亿左右。
张玉安印度就是印度哪一期
一
人类从哪里来似乎是我们永恒的谜。现在有的基因学家宣称,我们所有的现代人在15万年前有一对共同的祖先。而寻根之旅所能依据的线索就是我们的身体,透过血液,我们尝试穿越时空去寻找15万年前的共同祖先。
发现古猿人
2004年,人们在印尼小岛上发现奇特的人类头盖骨。专家认定他脑量只有380毫升,身高1.08米。这个距今18000年前的小矮人,被称为50年来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1992年,在意大利阿尔塔穆拉,古人类学家在地下河冲蚀形成的迷宫般的岩洞深处,在距地面80米深的地方发现一个原始人头盖骨镶嵌在岩壁上,有50万年之久。专家们确定,这是一具保存最完整的海德堡人化石。
1924年在南非汤恩石场,工人们在爆破时发现一个小孩头骨化石,专家认为他生活在距今120万到400万年之间,是人猿与人之间的过渡,并把他定名为南方古猿。从头骨爪痕看,这个年仅3岁的孩子死于老鹰之手。他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祖先。研究发现,南方古猿起源于一个发生基因突变的古猿家族。这一突变基因导致他们能直立行走,同时使生存更容易。
南方古猿并不是惟一被发现的古猿。早在1891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瓦就在爪哇岛发现了距今120万年前的能直立行走的猿人化石。
首次大迁徙
年,科学家理查德理基率领研究小组顶着摄氏60度的高温,在肯尼亚图尔卡纳干涸的河床边进行发掘。接近中午时,一块不寻常的人类骨骼化石露出地表,随后他们发现了更多化石。化石都属于一个人,这个距今150万年前、成年后身高近2米的界乎于人与猿之间的16岁男孩,毫无疑问是现代人最早的直系祖先。
直立人的出现是人与猿之间的分水岭。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直立人是最早达到1.8米身高的直立动物,也是最早可以被称作人的动物。他既是捕猎者又是食腐者,高蛋白食物直接滋养了大脑。直立人的大脑是已知灵长动物中最大的,智力的进化让直立人有了一种生存的选择,这就是征服世界。
100万年前,持续9万年的冰河期使非洲彻底干涸,形成非洲大草原,直立人必须选择新的动植物作为食物。这时他们的群体已经能够组织起来,随季节变化而迁徙,他们是最早的游猎民族。几万年过去,一些直立人在饥饿和好奇心的驱使下走出非洲,来到亚洲,这是人类第一次迁徙,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人类的进化
在欧洲和亚洲都发现了同一祖先的人类,证明欧亚人类有着亲缘关系。从时间上看,欧洲直立人早于亚洲直立人,是非洲直立人的后代。
在距今120万年到80万年前,来自非洲的直立人遍布在非欧亚。有专家认为,在80万年前,直立人成为最早来到欧洲进入伊比利亚半岛的人类。与此同时,在亚洲以北京人为代表的东亚直立人开始了独立进化的道路。他们的大脑体积开始增加,终于在20万年前,一种被称为穴居人的直立人拥有了与现代人几乎相同的大脑。穴居人是冰河时期的王者,他们互相协作,共同生活,完美地适应着这个严酷的世界。
按照多中心起源理论,欧洲穴居人进化出高级人种,亚洲直立人种也扩大脑容量,与非洲原始人共同进化成现代人。但按照这种理论,现代人应当进化出3种形态迥异的物种来。但从基因角度看,现代人之间肤色、头发等差异都属于非常微小的变化,从生物特性来看,我们都属于同一物种,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有专家认为,在进化过程当中,各地区人的基因通过50万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近。如果这种理论成立,就意味着这些彼此独立的人群经过流动而相互见面、交配,从而交换基因。这种理论能通过基因科学加以证实吗?
亚当与夏娃
夏娃理论或非洲单一起源说设的提出,最早的证据就是来自于遗传学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威尔逊教授感兴趣的问题,是人群当中的遗传变异性。
威尔逊等人相信,基因变异能解释所有动物的进化史。比如黑猩猩,看似长得一样的黑猩猩,就基因种类来讲可能差异非常大,因为在它300万年的发展史中,会产生大量的基因变化。而各人种之间的基因也应有100万年以上的差异。1987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瑞贝卡·卡恩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的DNA样本进行提纯,寻找一种叫线粒体的独特物质。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被称为细胞的能量供应站,它自己有DNA,而且能够独立复制。下一代线粒体DNA一般仅来自母亲,代代相传,因此是一个很好的遗传标记。
实验的结果令人吃惊,结果显示现代女性的基因都来自一位妇女,她大约生活在148000年前,而非洲人和亚洲人之间的差异距今也只有10万年左右,这样的话多地区起源就变成不可能了。
随后,基因学家再次成功破译了男性遗传基因的密码Y染色体。通过研究他们得到结论,现代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他生活的年代也应该在15万年前。
这对人类共同的祖先是当之无愧的亚当和夏娃。
共同的祖先
如把人类的进化比做一棵树,基因学家寻找亚当和夏娃的过程就像通过果实寻找根部一样,而根部由于时间久远,基因变异最大。因此基因学家判断,非洲人是现代人进化的源头。
印尼小矮人的发现证明了亚洲人与欧洲人都是一个人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他们来自于非洲大陆。
世界各地曾存在着直立人,但为什么非洲直立人最终一枝独秀?19年,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3个16万年前的古人类头盖骨,与现代人毫无二致,他们被定名为老智人。他们生活在与夏娃相近的年代,很可能就是我们的直系祖先。当时地球正处于冰河期,非洲面临严重干旱。不断扩张的沙漠使人类被分割成彼此孤立的小群落,独立生活在海岸线周围的小森林里。一场新的基因突变改变了这一切,新的人类在地球上出现,那就是我们的祖先,他们拥有全新的思维。
如把人类进化的500万年比作一天,就在这一天的最后几分钟,最早的智慧型人类穴居人从猿人中脱颖而出。智人并不孤独,在欧洲穴居人仍在与冰河期做着生死之战,在亚洲直立人慢慢走向强盛。人类并非只有一种,不久他们就将彼此靠拢,这将是决定我们物种命运的会面。
征服的路程
上世纪80年代,在南非布隆博斯岩洞,人类学家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早期人类遗址。在洞穴中,专家们除发现大量石器外,还发现了大量贝壳和大型鱼骨,这说明智人是以海洋动物为食,甚至分工协作猎杀大鱼。
木制长矛和石刀使他们获得了稳定的日常饮食,主要有海豹、企鹅和鱼类。红色赭石被智人当作珍宝来收藏,这应该是一种涂料,智人用它在庆典上装饰自己,这表明他们已有抽象思维能力。发达的大脑结合高超的捕猎技巧,很快让原始人走上了他们祖先直立人走过的道路:迁徙。距今10万年以前甚至更晚的时候,其中很小一部分人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居住环境,他们离开了非洲,人类的征服开始了。
对于在海滨生活的祖先来说,世界就是一条长长的海岸线,他们一代又一代沿着它迁徙。为勾画他们迁徙的路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科学家开始了一次从遗传学角度进行的穿越6万年时空的追寻。但现在人群绝大部分是混合人群,是多次起源的结果,追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漫漫追寻路
人的基因由30万个碱基对组成,60亿现代人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在这些基因中寻找独特的一组标志就像大海捞针。
经过慎重抉择,专家选定了男性的主要基因Y染色体作为主攻方向。专家介绍说,Y染色体的优势是它的大小要比线粒体的DNA大很多,线粒体的DNA只有16000个核苷酸,而对Y染色体来说,可以用非重组区段的那部分的话,大概是60000万个核苷酸,这样它的信息量就大很多,理论上得到的结果也要可靠得多。另一方面,线粒体DNA只反映了母系的遗传或者母系的迁移。Y染色体正好相反,它反映了父系的起源和迁移,所以遗传学家从1993年、1994年时开始对Y染色体进行系统研究。
线粒体DNA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Y染色体得到的研究更加精确。通过对比两组基因的变化,基因学家将为我们勾勒出人类迁徙的路线。人们终于可以开始了解夏娃的子孙将如何横跨万里、最终统一世界并形成了我们的现代人。
二
无论我们是什么肤色,我们的祖先都来自非洲。20000年前,人类登陆美洲大陆,经过约80代人,他们又从阿拉斯加来到了南美洲,为人类的大迁徙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从此人类统治了整个世界……
□2003年从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传出一个轰动性的新闻——人们试图去寻找东亚独立起源的人的踪迹,结论让人非常吃惊:被研究的所有1200个人都是非洲的后裔。
这个结论为亚当、夏娃学说作了最充分的注解——无论我们是什么肤色,我们的祖先都来自非洲。
从上世纪80年代,基因学家通过分析世界各地人们的DNA,制作出了一种进化钟,通过对比基因的差异,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都是15万年前一对父母的后代,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亚当与夏娃。
然而,有古人类学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吴新智认为,问题在于现在能够检测到的基因变异,能不能够等于共同祖先传下来的所有基因变异?他认为不能,因为共同祖先的后代里有很多个体,很多小的群体都得不到传代的机会,所以祖先的那些支子的基因变异全丢失掉了。
基因学家认为,基因的丧失恰恰验证了祖先演化的足迹。金力举例说,如果说源头的人群是群体A,设该群体的遗传组成主要是绿球和红球,后来其中一小部分人离开了群体A,到了一个新地方建立了他们的居住地,而他们碰巧是一个家庭或者是有亲戚关系的,那很有可能他们所代表的遗传组成跟原来群体的遗传组成是有一定差别的,比如他们都是带有红球或者极少部分绿球,因为这个人群体相对来说比较小,绿球的频率在相对群体当中比较少,过了一段绿球可能消失了。另外,一个机制突变了,在新的群体当中尤其在这个群体的生存挣扎中会产生,于是在群体B当中,除了红球以外又有了蓝球这样新的遗传变异,如果说群体B当中又有一部分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按照同样的原理,碰巧仅仅是或者迁移出去的人大部分是带有蓝球的,只有一少部分是红球,那么在群体C当中就可以看到蓝球作为一个主要的遗传变异,红球则相对来说比较少。
基因学家们相信大约10万年前,夏娃的子孙开始走出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取代了当地的直立人,最后进化成我们现代人。相对于现代人而言,他们只是很小的一个群体,在短短的几万年时间里,无法发生更为复杂的基因变异。从某种意义上讲,夏娃是世界上最的人,在其他人的基因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消失后,只有她的子孙顽强地生存下来,把基因流传到现代。
当时在世界各地,生存着各种直立人。在欧洲穴居人是雪地中的王者,在亚洲直立人慢慢走向强盛,在非洲智人用赭石涂抹着身体,依靠渔猎为生。三个人种,一个世界,智人是凭借什么来征服世界的呢?专家们试图用基因来寻找我们祖先的足迹。金力他们推测,人类祖先迁徙的路线总是沿着物产比较丰富的路线走,而且还是沿着比较适合他们生存方式的那种环境去走。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海岸线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大约在6万年前,大部分智人顺着海岸线一路北上来到了中东这一带,比如像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在那一带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中东富饶的物产,让智人的人口再次扩张,这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决定再度迁徙。大概距今有五六万年左右的时间,在中东有一部分人迁出,沿着东南亚、印度洋这条线到了东亚,他们过了印度到了东南亚,然后从南方进入了现在的东亚腹地比如中国,他们就是我们现在东亚人和中国人的祖先。
□通过对东亚古人类的化石进行排序后,金力他们有了一个发现:距今10万年到距今4万年之间这一段,在东亚地区是没有人类化石的。
金力他们认为,与黄种人相比,原始东南亚人基因更为古老,他们是最早来到东亚的现代人,这一观点受到了语言学家的欢迎。
长期以来,语言学上习惯把东亚的语言分成汉藏、苗瑶、侗台、南部4个语系,这是建立在古人类学家多地区起源说的理论上的。但语言学家潘悟云研究发现,这4个语系其实都来自同一种语言。通过语言的比较,潘悟云得出了与金力相同的结论,东亚的语系来自同一人种,他们最早来到东南亚,成为了早期棕色人种的祖先。他们由南向北进行扩展,随后更多的智人尾随到来。东亚人种的种扩展并不是一次迁徙完成的。
基因学家认为,在早期棕色人种来到东亚之后,现代黄种人的祖先也进入东亚。在他们中间,既有生存的战争也有基因间的交流,我们是他们之间血与火的后代。那么更早来到东亚大陆,又曾经兴盛一时的东亚直立人到哪里去了呢?
和非洲一样,亚洲同样是一块古老的大陆。从早期的猿人到晚期的直立人,在东亚各地区陆续发现各个阶段的古人类化石,这显示了其独特的进化模式。从早期的北京猿人到晚期的山顶洞人,他们都与现代东亚人有着相似的骨骼特征,特别是山顶洞人,从现场发现的工具和装饰品看,已有相当高的文明程度。
通过对东亚古人类的化石进行排序后,金力他们有了一个发现:距今10万年到距今4万年之间这一段,在东亚地区是没有人类化石的。
由于这个断当正好是东亚的冰河期,基因学家推论,严寒极有可能杀死了北京猿人和他的后代,但这个推论受到了古人类学家的质疑。吴新智说,同时期的动物化石表明当时亚洲没那么冷,直立人怎么会冻死呢?
在东亚人起源的问题上,古人类学家用化石说话,而基因学家又找不到东亚直立人流传下来的证据,目前为止,这个问题仍将争论下去。
□经过遗传学家认定,我们的DNA并没有任何尼安德特人的印迹,我们是纯种智人的后代,如果我们的祖先跟尼安德特人通婚,他们的子孙也一定从这个地球上灭绝了。
专家们相信在4万年前的东欧,智人有一次伟大的飞跃,新的环境让他们的工具制造技术有了极大的提升,骨矛、石刀等新工具纷纷出现,这就是第一次技术革命。
新工具就意味着更成功的、更大的部落以及在欧洲内陆的扩张。金力介绍说,大概距今30万年左右,有一部分人进入欧洲,可能成为现在欧洲人的祖先,但是随着最后一次冰川期到来以后,他们被冰川推向南方,然后在地中海的北岸建立了居住点。
欧洲的移民们很快发现他们处于别人的领地。早在20万年前,欧洲就有一种原始直立人生存着,上世纪80年代,法国拍摄了一部史前故事片《火之战》,在影片中一种名叫尼安德特人的穴居人聚集在南欧的岩洞里,他们身强力壮,毛发浓密,守卫着篝火。在他们中间已经形成了部族的概念,部族的成员内部之间互相关爱,共同生存。19年,在葡萄牙的拉加尔韦勒,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尸骨,从骨骼判断,这是一名4岁的小孩,由于儿童的骨骼非常脆弱,如果不是有意保存,骨骼是不会保存得如此完整。小孩的头骨破碎,估计这是他致死的原因。从发掘现场看,他应该是被隆重埋葬的。通过对骨骼进行鉴定,专家们发现在他身上有着尼安德特人的特点。在男孩身上,专家还发现了一个海贝项链。装饰物是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得以区分的标志之一,从埋葬方式来看也十分接近智人的习俗。这个有着尼安德特骨骼特征的小孩会不会就是一个混血儿呢?他是否有基因流传到现代社会呢?
人们将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的DNA进行了对比,想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验证的结果是两者大概相差60万年,即他们分开距今已60万年或者更早一些,说明了尼安德特人确实是早期迁出非洲的直立人的后代,但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在现代人当中没有看到。
经过遗传学家认定,我们的DNA并没有任何尼安德特人的印迹,我们是纯种智人的后代。如果我们的祖先跟尼安德特人通婚的话,他们的子孙也一定从这个地球上灭绝了。尼安德特人在冰川时代生存了下来,而且还有所进化,但在和现代人遭遇时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4万年前的欧洲,是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的第一次遭遇。以梭镖和其他新工具武装的现代人与当地人相遇了,尼安德特人个头虽然小一些,肌肉却发达得令人难以置信。瘦高的智人在体力上不是他们的对手,但他们在竞争上却占据很大的优势。在漫长的时间里,尼安德特人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的石器,并被广泛加以使用,然而不知什么原因,这种石器在达到某种高度后便停滞不前。专家们推测,这可能与尼安德特人的大脑进化有关。和他们相对应的是,智人所做的工具更为多种多样,他们开始用之前从未用过的骨头、鹿角和象牙生产工具,这种才智是他们最终生存下来的关键。
□37000年前,智人进入寒冷的法国南部,他们所携带的是种类繁多的新式工具,当地的尼安德特人设法将这些发明抄袭过去,但当尼安德特人奋力追赶智人时,智人却完成了另一次飞跃,那就是艺术。
37000年前,冰川期的情况更加恶化,冰雪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冬季比以前更加难熬了。冬季是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敌人,孤立就意味着饥饿甚至灭绝。为了生存,我们的祖先需要与遥远的同胞打交道,并由他们提供更多的关于食物的信息。他们开始了交换,除了工具,贝雕、石像等艺术品也深受欢迎。通过交换,智人得到了维持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艺术品在最艰难的时刻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在专家眼中,正是通过一些小饰品,欧洲成了一个大的集贸市场,所有的现代人因此得以建立自己最初的关系网,他们交换所有有用的信息,彼此交流对工具的改进。正是依靠这些他们得以占领最广阔、最富饶的领地,利用他们的工具和文化,智人逐步在西欧扩展开来,占有最好的洞穴和山谷。从温暖的土耳其到寒冷的法国和德国,我们祖先的石器时代的交际网络可以使他们能在任何想去的地方繁衍生息下去。智人是游牧民族,他们每个季节都在寻找新的猎场,而尼安德特人则生活在一成不变的固定的洞穴里。这些冰川期里技能单一的群体,比被他们精明的异族兄弟打败了,这是智慧的胜利。
28000年前,智人的数量超过了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的少数部落仍在西班牙,但他们已注定难逃厄运。27000年前,尼安德特人永远消失了踪迹,他们的家园落到了更富于智慧的智人手里。20000年前,人类的征服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智人离开了他们熟悉的温暖猎场,进入了那些他们从未涉足过的地区。食物的诱惑,让他们跟随着野生动物群长途跋涉到了西伯利亚寒冷的森林里,冰川时期的海平面下降,为人类提供了绝佳的良机。如今亚洲和美洲远隔重洋,但20000年前,有一块陆桥将两块大陆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这座桥将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金力介绍说,人类迁徙进入所谓边缘地区的,一个是美洲,一个是大洋洲,他们都是以亚洲作为跳板的。进入美洲的来自于亚洲,是通过白令海峡那个陆桥进入美洲的。他的来源现在相对来说比较确定,即来自于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的人来自于中亚。
在500万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像人这样高智商的动物踏上美洲的土地。对于第一批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的人们来说,这里充满了神秘和危险。基因学家把美国本土人的DNA与全世界的人作比较,令人吃惊的是,土著人的基因含有一种独特的变异,这种变异刚开始或许只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现在却出现在数百万人身上。专家们认为,最早登陆美洲大陆的也许只是一个来自西伯利亚的家庭,但他们的能力已经大大超过了他们走出非洲的祖先。在不到2000年的时间里,也就是约80代人的时间,他们从阿拉斯加来到了南美洲,为这次人类的大迁徙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从此人类统治了整个世界。
参考资料:
人类起源神话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 (NU) 』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於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 』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如纽西兰神话说人是天神滴奇 (TIKI) 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美拉尼西亚人也这样说;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个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迈都族印第安人认为当初『大地开创者』创造树木鸟兽之后,说『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红色泥土搀水,做成一男一女。
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
话说开辟天地之后,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成为活跳跳的东西,於是给他起名为『人』。
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继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时,他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后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的增多了。
圣经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记载在旧约的创世纪之中。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他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
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他为女人。』
在女娲和上帝造人的神话里,可以发现共同之处是都按着他们的形像造人,由此可见女娲和上帝的长相和人相似。不同之处在於圣经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
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印度的历史是怎样的?
印度是最民主主义的国家之一,如果说到民主主义的话,宗教和生孩子等是自由的,是自由的。
是最大的,但是最失败的民主主义,腐败问题很多,也有阶级文化,这是在民主主义国家中无法想象的事情。”
这是韩国一档综艺节目《非首脑会谈》中张玉安疯狂怼印度代表的一段话,简直拿着印度的命门在说话。
可就是印度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咱们国家还出现了一位女士郑墨沫疯狂洗白印度,抹黑中国的事情,这位名字叫做郑墨沫的女士是谁,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郑墨沫
在郑墨沫还没加入印度国籍的时候,这位姑娘还是位纯正的中国人,从小学习优异,是父母口中的“好孩子”。
郑墨沫出生在福建省偏僻的小镇里面,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一个女儿,从小郑墨沫的父母对她含在嘴里怕化了,扔在地上怕摔了,宝贝得不得了。
不过郑墨沫的母亲也没忽视对她的教育,为了让郑墨沫有更好的教育,郑墨沫的父母可谓是倾尽了全力。
郑墨沫也不负众望,从小在学校里面名列前茅,被许多父母当成激励自己孩子的榜样。
厦门大学
郑墨沫长大之后特别争气,还考上当地双一流大学,厦门大学,到了大学,郑墨沫也没有荒废自己的学业。
在别人玩游戏的时候,她疯狂地在学习,因为她想出国,当时厦门大学正好有和美国做交换生的。
郑墨沫就乘着这股东风,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去往美国,完成了自己出国的梦想,可正是这趟出国旅行,改变了郑墨沫的人生轨迹...
郑墨沫的梦想
“说实话中国的对手只有一个,是谁,就是美国,就是美国,印度对我们来说呢,就是印度”。这是韩国一档综艺《非首脑会谈》上张玉安狂怼印度代表说的观点。
可是在中国出生的郑墨沫,为了荣华富贵,不惜嫁给印度富二代,还不忘抹黑生养自己的国家,是什么原因让郑墨沫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
自从郑墨沫去往美国之后,就做起了她的美梦,幻想结识一个异国富二代,可以实现自己鲤鱼跃龙门的美梦。
果不其然,在一次交换生的聚会中,郑墨沫就结识了一位印度小伙,小伙非常健谈幽默。
郑墨沫和她丈夫
郑墨沫和他也十分谈得来,但是郑墨沫却觉得小伙只是幽默,配不上她,可在之后的闲聊中,郑墨沫发现这位印度小伙在印度非常地富有。
用一句话形容,要地位有地位,要钱有钱,因为小伙的姓在印度是高种姓。一谈起印度的种姓制度,咱们国家的人都会感觉这是一种陋习,根本不值得提倡,可在郑墨沫的眼睛里面,这种种姓制度正好可以满足她的虚荣心。
印度小伙子在郑墨沫的攻势下,也非常喜欢郑墨沫,郑墨沫为了拿捏住印度小伙子,很快两人在美国就举行了订婚典礼。
可举办完订婚典礼之后,郑墨沫才知道她的男朋友在老家还有一位老婆,两人门当户对,也就是说,郑墨沫想要和印度小伙结婚,那只能自降身份,做一个小妾。
郑墨沫父母和婆婆公公
按理说,郑墨沫接受了中国的教育,对于一夫多妻制度的印度应该会有了解,甚至会撇弃这种不良风俗。
可是郑墨沫一头钻了进去,认为印度小伙是她的跳板石,回到中国之后,她将这一切告诉了她的父母。
一开始郑墨沫的父母听到女儿决定远嫁印度的时候坚决不同意,可老两口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在郑墨沫的“艰苦卓绝”的谈判下,郑墨沫的父母松了口。
于是郑墨沫很快就和印度小伙结了婚,甚至为了印度小伙甘愿放弃中国国籍,本来她以为这是美梦的开始,没想到是她噩梦的开始。
郑墨沫的结局
“中方对印度国内近期疫情形势恶化表示诚挚慰问,中国和中国人民坚定支持印度和人民抗击疫情,愿根据印方需求提供支持与帮助”。这是我国外交发言人赵立坚对印度疫情的回应。
提起印度疫情,那真让咱们国人大开眼界,人家不信医生,信女神,不过在疫情全面失控的时候,远嫁印度抹黑中国的郑墨沫却想起了生养她的祖国。
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远嫁印度,多次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公开发表辱华言论,生是中国人,死是印度魂。
郑墨沫嫁到了印度之后,郑墨沫的整个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印度小伙不再如热恋时期对她百依百顺,相反郑墨沫还挨了好多次家暴。
郑墨沫和自己的丈夫还有妹妹
但郑墨沫对此绝口不提,因为她的丈夫特别有钱,为了钱,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她可以忍受丈夫的家暴。
为了抚平自己丈夫的怒气,郑墨沫的丈夫他指哪打哪,她的丈夫,郑墨沫就多次在公开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表辱华言论。
反而说印度空气都是新鲜的,可在我们国人的眼睛中,印度的空气怕不是新鲜的,毕竟连吃个饭都要准备一些治肚子疼的胃药。
后来,印度爆发疫情,她的丈夫为了躲避,带着全家人逃到了美国,唯独把郑墨沫留在了印度。
郑墨沫和她丈夫
郑墨沫不得不重新拾起自己老本行,想干一份职业供养自己,谁知在重男轻女的印度社会中,郑墨沫根本找不到糊口的工作。
郑墨沫实在是没有了办法,她就向中国大使馆请求帮助,想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可她现在的国籍是印度,所以她向大使馆提供了三次,均被大使馆拒绝。
中国发展后,印度能与中国竞争吗
自然环境 古印度的地理范围不限于今天的印度,而是指整个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在古印度,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以“印度”作为自己的国名,但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称印度河以东地域为印度,我国的《史记》和《汉书》称之为“身毒”,《后汉书》称之为“天竺”,唐代玄奘在其《西域记》中改称为“印度”。显然,这个名称是从印度河的名称引申而来的。
古印度三面环海,北背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所以在地理上是一个独立的三角形半岛。其北部有平原,还有两条大河流域,即印度河和恒河,这对农业的发展有利。南部有高原,有富饶的森林和矿藏,这对手工业发展有利。由于次大陆地域辽阔,境内自然环境好,古印度人就用不着全力冒险向海洋挑战。
古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远在140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的祖先腊玛古猿在活动。旧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半岛的北部。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则遍布次大陆。约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3000年代,半岛进入金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进入文明。因此,整个史前时代直到文明的出现,次大陆一直有居民活动。
居民 古印度可谓世界人种的大熔炉。主要有矮黑人、原始奥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等,说得确切些,就是三大人种(黄种、黑种、白种)都有,方言竟多达200种以上,所以古印度居民的构成比较复杂。
如果说中国文明是长期统一,短暂分裂的进程,那么,古印度文明则是多分裂少统一的发展趋势。纵观其文明进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300—1750年)。这是古印度最早的文明,中心在印度河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两地,故称“哈拉巴文化”。但这个文明是直到1921—1924年才被人们发现的,它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一样,曾长期埋藏在地下不为人们所知。所以,1922年《剑桥印度史》第一卷初版时,还认为古印度进入文明是从公元前1000年代的“后期吠陀时代”开始的。哈拉巴文化的发现,使古印度文明的时间一下子向前推进了1300年。
第二个时代是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600年)。这个时代又分为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1000年)和后期吠陀时代(公元前900—600年)两个阶段。所以分两个阶段是因为,辉煌灿烂的印度河文明原因不明的毁灭后,古印度的历史近200模糊不清。大约从公元前1500年开始,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陆,但这些雅利安人是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人,所以在整个早期吠陀时代,即在公元前1500—1000年期间,古印度倒退到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时代。从公元前900年开始,雅利安人才进入文明,或者说古印度才第二次进入文明。学者们把公元前900—600年这段时期称之为后期吠陀时代。不过,这个时期的文明与哈拉巴文化相比,实在是个可怜虫。
第三个时代是列国时代(公元前600—400年)。有时也称“早期佛教时代”。这是古印度列国并举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战国纷争,逐步为统一打基础的时代,其中恒河流域的摩揭陀国最为强大。此时,古印度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东移,即恒河流域成为文明中心,至于印度河流域,不仅失去重要地位,而且在公元前518年被波斯帝国占领,成为其一个行省。
第四个时代是孔雀帝国时代(公元前324—187年)。这是古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时代和帝国,但统一者不是列国时代的强国摩揭陀,而是已失去重要地位的印度河流域的一位出身孔雀族的起义领袖。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帝国后,印度河流域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领土,但亚历山大一离开印度后,这里就爆发了起义,起义领袖旃陀罗笈多不仅赶走了亚历山大的守军,而且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了帝国。由列国并举到统一,一方面是世界各文明古国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也有利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所以到帝国第三代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公元前269—232年),帝国进入繁盛时代。但这个帝国维持了137年后,于公元前187年被巽伽王朝(公元前187—75年)代替,巽伽王朝已不是帝国,初期统治整个恒河流域,以后就成了偏安于摩揭陀的小朝廷。到公元前75年,巽伽王朝末帝被甘华所杀,但甘华王朝(公元前75—30年)既偏安,以不巩固,45年间有四个国王统治,平均一个国王统治11年。公元前30年,这个小朝廷也被南印度的一个小国安度罗给灭亡了。总之,孔雀帝国灭亡后,古印度的历史一是长期模糊不清;二是外族不断入侵。先后有大夏的希腊人、塞种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其中只有中国的大月氏人在古印度西北部建立了稳固的。
第五个时代是贵霜帝国时代(公元1—3世纪)。贵霜帝国的建立者是居住在中国敦煌与祁连山一带的大月氏人的一支。公元前2世纪,游牧的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西迁至中亚,进而占据大夏,逐渐从游牧转为以农业为主的生活,社会制度也逐渐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张骞于公元前139年出使西域时曾到达此地。这时大月氏人分五个部落,酋长称“翕侯”,约在公元1世纪初,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丘就却(公元15—65年)消灭其它翕侯,统一五部落,建立起贵霜国家。丘就却还向南攻击喀布尔河流域和今克什米尔地区,初步奠定了帝国的基础。丘就却死后,其子闫膏珍(65—75年)继位,他又向南进兵印度,占领恒河流域。到第三代王迦腻色迦(78—102年)时,贵霜帝国进入盛期,都城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此时帝国地跨中亚和南亚,与罗马、安息、中国的东汉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的四大帝国。同时,在公元90年,贵霜派7万大军进攻驻守西域的班超,汉烟军人少,甚为惊恐,但班超利用贵霜军劳师远征,军粮不足之缺点,“收谷坚守”又派伏兵袭杀其向龟兹求援粮草的部队,迫使贵霜军退回葱岭以南,并与东汉保持和平关系。
迦腻色迦征战一生,扩大了帝国的版图,但也使百姓饱偿战争之苦,以至无法忍受他的扩张政策,所以当他卧病在床时,人们就用被子蒙住他,使他窒息而死。他死后,帝国开始衰落。到3世纪,帝国已分裂成若干小公国。古印度历史又进入模糊不清的阶段。直到4世纪笈多帝国的兴起。425年,贵霜在大夏的残余势力也被哑哒人(白匈奴)灭亡。
从以上几个时代不难看出,公元前2300年直到笈多帝国的兴起,古印度除了137年的孔雀帝国和近100年的贵霜帝国是统一强盛的帝国外,其余则都是诸国分裂时代。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时代。
二、失落的印度河文明
文明的发现 如前所述,1924年以前,学者们讲古印度文明的第一章是从吠陀时代开始的,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1921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印度河上游发现了哈拉巴遗址,1924年,他们又在下游发现了摩亨佐·达罗遗址。经科学测定,这是一些处在公元前2300—1750年的远古文明。比吠陀文明早出1千多年。印度传来的消息震动了当时全世界的学术界,因为这些遗址的文明程度不仅令人吃惊,而且使人们发现,吠陀文明简直是一个黑暗的大倒退时代。
文明的规模 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是城市文明遗址,两城周长都有4.8公里以上,城市都是由卫城和下城(居民区)两部分组成,其居民数各自约有35.000人。两城相距644公里,形成两个中心,这显然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国家都城。以后,考古学家们又陆续发现类似的大大小小的遗址数百处,其分布范围也不限于印度河流域,其地域比早期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古文明遗址的分布范围要大得多。显然,这是一个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文明时代,但也是一个被人们彻底遗忘的时代。如果说苏美尔文明还能从神话传说中找到影子的话,那么,印度河文明则连个神话传说的影子也没有。好在考古学家发现了它,使这些在地下长眠了3千多年的大大小小的遗址得以重见天日,也使我们能够了解其文明的大概情况。
文明的特点 印度河文明是青铜器文明。铜制的不仅有匕首、箭镞、矛头等武器,也有镰刀、锯子、斧、凿、鱼钩等生产工具。农业是当时的重要生产部门,栽培的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在水源好的地方也种稻。此外还有椰枣、果树、棉花,所以印度是棉花的故乡。居民也从事畜牧业,驯养的动物有牛、猪、狗、驴等。家禽和鱼类也食用。
手工业比较发达。除青铜器外,也掌握了对金、银、铅、锡等金属加工技术,且热加工和冷加工已有较高水平,尤其是还会用焊接法制造金属器。制陶业和纺织业也有较高水平,如纺锤和纺轮在话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染缸的存在说明当时已掌握了纺织品的染色技术。陶器的坯由陶轮制成,再由陶窑烧制。陶窑设计也非常合理,火焰可烧到顶层。陶制品也有一些饰以图画精品。此外,手工艺品的制作也十分精美,如项链、戒指、手镯、臂镯、足镯、耳环等首饰,既有金银制品,也有象牙和宝石制品。印章是其特产,章上刻有文字和图案,文字约有四、五百个符号,这是进入文明的标志,但这些文字现在还没有释读通。
商业也很活跃。遗址中发现有印度河文明中心以外的东西,如印章在两河流域也有发现,同样,两河流域的圆形印章和金属制品在这些遗址中也有发现,这说明与两河流域有商业贸易往来。学者们认为,这种远程贸易是由海路进行的,印章也有船的图案。此外,遗址中还有石制的称锤,并有二进法和十进法,这说明其度量衡制度也发达,或者说,文明的创造者是一些斤斤计较的居民。
关于印度
印度与中国竞争存
://finance.sina.cn 2004年10月11日 09:55 《全球财经观察》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配额制取消后,纺织品贸易领域的矛盾将从进口国与出口国间的矛盾扩大到出口国间的矛盾。作为两个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与印度的后配额时代纺织品出口战略令人关注
文 | 严悦
中国赚钱投资好项目 节后,什么股票会狂涨
富士施乐激速打印体验 中国赚钱投资好项目
尽管距离纺织品配额限制真正取消尚有3个月左右,但是因此摩擦而产生的炽热空气,已使欧美等纺织品进口国,也使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纺织品出口国变得紧张和兴奋。
“配额制取消确实为印度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但同时,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也是和同行业、和其他出口国的竞争。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印度棉纺织品出口促进会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RAVI先生说。作为竞争对手,印度和中国的这种竞争关系已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印度纺织品结构优势
印度是传统的纺织业大国。现在,印度纺织业正积极进行现代化改造,超过70%的纺织加工厂的现代化水平超过了中国和巴基斯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纱线和织物生产国,印度的纺织品出口额占到全球纺织品贸易的4%,纺织品出口到120个国家和地区。在竞争中,印度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可以使其获益。
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处于世界最低水平行列,甚至低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50%。2002年,印度服装制造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38美分/小时,仅比印尼(27美分/小时)和毛里求斯(33美分/小时)略高。中国服装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为66~68美分/小时。
但是印度纺织业工人的平均工资(约为57美分/小时)并不具有竞争力。中国沿海地区的纺织业工人平均工资水平为69美分/小时,非沿海地区为41美分/小时,巴基斯坦为35美分/小时。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存在。“如果将产品重新部署到中国,因为扩展的规模、与供应商更为深厚的关系和竞争性的环境,企业每年将可节省大约10%的成本。”波士顿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负责人Jim Hemerling表示。
一般来说,纺织行业出口产品主要有三大部分:服装产品、家用纺织品和工业用纺织品。中国纺织品出口中服装产品占了约70%。而欧美发达国家对纺
织品的需求则是:服装占40%,家用和工业用纺织品分别为35%和25%。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纺织业产品结构有待调整,以顺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项研究表明,未来出口的趋势是织品、时装和制成品,印度在这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2002年,印度纺织品出口总额为125亿美元,其中服装类约占65亿美元(占52%),家用和工业用纺织品共约占60亿美元(占48%)。
产业整合成立印度国家纺织公司
“在持续长达近40年之后,纺织品配额限制将在2005年取消。发展中国家正在不断调整自己,以期能够达到真正的自由贸易的标准,而在2005
年即将发生的也是对发展中国家一个新的挑战。”这是印度棉纺织品出口促进会Shri Lalit P Desai对后配额时代的看法。
实际上,一些重要的变化已经在全球性的纺织品贸易当中显露出来:纺织品生产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于越来越多的新供应商进入市场,
纺织品国际价格持续下降;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考虑把一些生产工序外包给周边国家;同一国家内部制造商进行联合,纵向企业间的整合规模不断加大等。
印度纺织专家认为,纺织品配额取消,会加剧竞争,价格下滑也不可避免。配额取消将使国际上的大供应商由目前的40至50家减少到8至10家。印
度厂商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应对即将出现的这般局面,印度开始对印度亏损的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为此,专门成立了印度国家纺织公司,其主要目的是管理政
府接管的亏损的纺织企业。目前该公司已接管了119家工厂。
在2003~2004财政年度,印度的出口有望超过600亿美元的目标,印度在到2006-2007年的中期出口战略中预测每年的增长将达到
12%,在全球商业贸易中的份额达到1%。印度纺织部纺织委员会会长雷迪认为,在取消了纺织品配额之后,为了应对非配额壁垒,除去企业整合外,公司与公司
间还必须组成行业联合,这也是目前的国际趋势。同时,印度生产商应该提高产品的价值,大力推销自己的品牌,争取更多的出口份额。
对中国而言,纺织品贸易的外部市场条件并不令人乐观。9月中旬,西班牙人在鞋城埃尔切游行,抵制中国制造的鞋。他们认为,中国向西班牙的大量出口影响了他们自己的产业。
类似的矛盾在后配额时代将长期存在。配额放开后,出口国之间、出口国和进口国都有矛盾。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在内,现在都会觉得中国抢占了他们的市场。
在与进口国和其他生产国的双重矛盾中,“走出去”作为一个大的战略能避开进口国对中国新的设限,也能帮助其他生产国提高国际竞争力。进行国际化经营,规避反倾销,企业的全球化程度越高的产品,越难对之进行反倾销,因为最后产品的归属问题很难解决。
中印比较优势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赵玉敏认为:“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的纺织工业之所以比较强大,是因为两国的纺织工业部门齐全,工业基础扎实。”中国和印度工业能力相对比较全面,人力和纺织品都比较丰富,综合能力占有一定优势。而其他一些缺乏原料的国家,只能从事单一的加工工作。
在开放全球纺织品市场之后,中国和印度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可以充分发挥生产能力。两国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比较明显。比如市场差异,相对于印度
来说,中国的出口能力更强一些。中国在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因为开放较早,力度较大,在纺织产业吸引的外国投资和技术也较多。
中国的整个工业,比印度具有更高的外向性,更多面向的是国际市场。相应地,为国际市场生产的能力也比较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惟一能以竞争性价格向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任何一个门类纺织品的国家。
印度的纺织业是其支柱产业,但它不是全球性纺织大国。它在欧盟市场上很强,而在美国市场上所占份额不大。中国在欧盟、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上所占份额都很高。印度基本只在欧盟市场占有优势。
配额制取消后,印度纺织品的出口市场空间将得到扩张。
美国驻印度领事官员拉维.坎达代指出,配额制结束后,市场准入不再成为问题。印度纺织业对美国的出口潜力将显示出来。在向高附加值链上游发展方面,印度制造商和出口商的潜力很大。在加强对印技术投资方面,美国可以提供高技术,促使印度公司向价值链上游发展。
相对中国而言,印度的高技术智力优势突出。印度的教育体系承继自英国,其英语教育的优势对中国而言比较明显。它的纺织业中高技术的人力素质
高于中国,所以它在纺织尖端技术上优于中国。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印度能够把握高端纺织产品,高端产品仍然把持在发达国家手里,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但是
技术人才的储备为其产业升级作了铺垫。
在生产低技术含量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能力方面,目前印度还很难超越中国。中国纺织工业多年的产业发展培育出了成熟的技术工人,同时,纺织业属于产业集群类工业,配套能力很强。中国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在浙江一带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这种集群经营可以压低成本,提高效率。
目前完全的自由贸易环境还未真正形成,在取消配额的同时,还有反倾销、特殊保障措施。贸易环境的复杂化甚至比配额时代更让人难以预测未来的全球
纺织品贸易状况。正如赵玉敏研究员所言,“中国将来面对的环境很动荡,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而这些问题,也会同样困扰着印度。
世界历史上最高气温
印度传统文化对女性有诸多限制,延续到今天,这些习俗还是处处为难着女性、侵犯她们的尊严、贬低她们的价值、限制她们的自我发展。以下提出几项与印度女性有直接关系的切身问题,从国家和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和方法来探讨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
殉葬(Sati ) 是印度的传统风俗。妇女在自己丈夫的葬礼上自行殉葬,她们在丈夫的遗体被焚烧时,坐在火葬堆里,让自己也一并被焚烧直到死去。殉葬被看作是妇德中极高尚的行为。印度人相信一个殉葬的妇女将能够升上天堂,并可以因此而为坠入地狱里的祖先们赎罪。人们会把一些殉葬的妇女供奉为女神,也会建寺庙来纪念她。
殉葬的习俗是出自吠陀时代的印度宗教经典和神话 ,之后逐渐在民间被实行。最早的殉葬行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一个王妃为拉蔚威玛(Riverma)殉葬。印度的英雄石碑(Maha-sati)上刻划着妇女殉葬的事迹,期中多数说明妇女是因为对丈夫有强烈而无法割舍的感情而殉葬,希望死后仍在一起 。西方殖民统治者也曾经多次目睹殉葬的过程,留下了详细的记载。
这种不人道的习俗在1829年被英殖民禁止。但是在一些偏远的乡村里偶尔还会出现一、两例殉葬。殉葬的实际上不多,一旦发生,总会引起强烈关注。1987年曾有一次轰动全印度的殉葬。最近一次是于2002年,发生在玛迪雅玻拉德诗邦 (Madhya Pradesh) ,一个65岁寡妇的殉葬。这证明仅有法律的规定还是不足以遏制根植在人们心中的这种古老作风。
撇开古老的传统因素,现代的殉葬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印度的寡妇地位非常低下,她们被认为是不吉祥的人,失去丈夫被视为一种羞辱。一些地方会让寡妇剃去头发、只穿素色衣服,还禁止她们配戴首饰和头花。以上的诸多限制使得她们极少会再婚。也正是因为丈夫死去后她们必须面对社会异样的眼光,过着痛苦的生活,所以,一些寡妇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活下来受更多的苦。这种情况下的殉葬是自愿的。
印度的一些地区的女性可以与夫家的男性亲属共同继承丈夫的财产 ,但是这种看似对女性有利的习俗反而把女性逼上绝路。更多时候,利欲熏心的人们以传统美德的名义把寡妇逼着殉葬,以便能占有更多的财产。因此一些寡妇是受到夫家的迫害才被迫殉葬。殉葬背后有值得深思的问题。女权运动者普遍认为殉葬是男性强权压制女性的残酷手段。尽管殉葬已经被法律明文禁止,在偏僻的乡村里还存在着古老的迷信。
在印度,女孩一般都很早结婚。印度教经典主张女孩在8到12岁时候结婚。父母也愿意尽早让女儿嫁出去,期中的好处之一就是不必准备太多的嫁妆。如果女儿的年龄较大,出嫁时候就必须带上更多的嫁妆。甘地当年在印度各邦巡回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13岁以上的女孩是未婚的,童婚的情况曾让他震惊不已。童婚制度也连带造成了许多年轻的寡妇活在痛苦中,她们被轻视、孤立,从此没有再婚。甘地决心推翻这种制度,他鼓励男人抛开成见,与年轻的寡妇结婚,并呼吁废除童婚 。
与婚姻有密切关系的还有嫁妆问题。1980年代,印度发生了一连串新婚妇女神秘地在厨房爆炸中丧生的,经过调查,发现多数是由于夫家不满意新妇带来的嫁妆而把她杀死。在印度,父母必须为女儿准备嫁妆,嫁妆的丰厚与否往往决定了新娘往后在夫家的命运。焚烧中也有部分家庭穷困的女性因为嫁妆太少,不堪受夫家的凌辱而引火自焚。
伦敦烟雾、日本的米糠油、日本的水俣湾的资料来源
世界上最低的温度是多少
零下52。
3C,是中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的温度。 U那么在宇宙中最低的温度是多少呢? 1848年,爱尔兰开尔文男爵威 廉_汤姆森首次提出,绝对零度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
热力学温度又叫作开尔文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用字母K表示,可以 简称“开”。 绝对零度就是热力学温度中的〇开,相当于摄氏温度中的零下 273。
15摄氏度(-273。150,每一开和每一摄氏度是相等的。
但是,绝对 零度是一个只能够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达到的温度。在绝对零度下,所 有分子和原子都会停止运动,空间中也将没有任何能量和热量的变化,所 有的生命都会不复存在。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绝对零度是不存在的。宇宙中有一个最冷的地方,那里的温度低至零下2721,距离绝对零度只有大约1尤,这个地方是回力棒星云,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寒冷的地方,就像一个宇宙中的冰箱。
回力棒星云位于半人马星座,和地球的距离大约5000光年,因为它的外观与澳大利亚土著使用的武器回力棒十分相似而得名。 实际上,在回力棒星云上,物质并不是我们曰常所能看到的液体、固体或是气体,而会聚集成“超原子”。
世界历史气温最高为多少,最低气温为多最冷——寒极:1885年的2月,位于北纬64度的奥依米康,人们测得了-67.8℃最低温度,第一次正式获得了世界寒极的称号。
1957年9月,位于南极“极点”的美国安莫森-斯考脱观测站又记录到一个更冷的-74.5℃的温度。1960年8月,位于南纬72度的苏联“东方”观测站最低温度达-88.3℃。
1967年,挪威在南极点附近记录到-94.5℃的气温,成为迄今最低的温度! 最热——暑极:非洲利比亚的埃尔阿奇亚(ElAzizia)地区。1922年9月13日,当地气温高达57.8摄氏度,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探测到的最高气温。
世界最高温度是能热死人的温度,有什么比这个还高嘛?南亚高温已热死375人 新华社电南亚地区近日出现史无前例的高温酷暑,热浪席卷了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国等国,已造成至少375人死亡。
受灾最严重的印度东部奥里萨邦部分地区本星期出现5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致使土地干裂、水库干涸、河流枯竭,当地大约有100人死亡。由于许多居民为躲避热浪而闭门不出,部分城市和村庄的街道上空无一人,俨然“鬼城”一般。
当地居民林加拉·潘达说:“热浪加上偶尔的电力中断,使这里的生活相当痛苦。”由于一年一度的印度洋季风今年延期登陆,孟加拉国部分地区的村民则纷纷前往寺庙求雨。
该国一名气象官员说:“季风今年在孟加拉国和印度‘旷工’,造成农田干旱、人员死亡。”孟加拉国有超过100人死于热浪。
巴基斯坦中部旁遮普省20日气温已升至48摄氏度,随后两日的气温也均在46摄氏度以上。巴首都 *** 堡21日也出现44摄氏度高温,为近4年来最高纪录。
在过去一个星期中,炎热天气已经在巴基斯坦夺走至少65人的生命。另据尼泊尔媒体报道,尼泊尔已有至少11人死于热浪。
但由于季风雨已经光临该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有所缓和。
世界上最高和最低的温度分别是多少度最高的温度,宇宙大爆炸时的温度最高,绝对0度最低.人类所能产生的最高温是510000000℃约比太阳的中心热30倍,该温度是美国新泽西的普林斯顿等离子物理实验室中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利用氘和氚的等离子混合体於1994年5月27日创造出来的. 宇宙大爆炸那一刻,温度达到无穷大;宇宙大爆炸后10负44次方秒,温度约为1亿亿亿亿度;宇宙大爆炸后10负36次方秒,宇宙温度继续下降,当时的温度约为10000亿亿亿度;宇宙大爆炸后10负32次方秒,温度约为1亿亿亿度;宇宙大爆炸10负12次方秒后,温度达到1亿亿度;宇宙大爆炸后10负6次方秒,温度达到10000亿度;宇宙大爆炸后10负4次方秒,温度达到1000亿度,这也是超新星爆发时其星核的温度;宇宙大爆炸后1秒,温度降低到约为100亿度;在大爆炸后的大约3秒,温度降到了10亿度,这也是最热的恒星内部的温度.(来源:大科技) 1848年,英国科学家威廉·汽姆逊·开尔文勋爵(1824~1907)建立了一种新的温度标度,称为绝对温标,它的量度单位称为开尔文(K).这种标度的分度距离同摄氏温标的分度距离相同.它的零度即可能的最低温度,相当于摄氏零下273度(精确数为-273.15℃),称为绝对零度.因此,要算出绝对温度只需在摄氏温度上再加273即可.当物质达到绝对零度时分子便会停止活动所以人们认为温度永远不会接近于0K,但今天,科学家却已经非常接近这一极限了.目前,人们甚至已得到了距绝对零度只差三千万分之一度的低温,但仍不可能得到绝对零度.。
世界天气最高温度是几度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的马萨瓦.马萨瓦在红海边上,l月份平均温度在26℃左右,7月份平均温度为35℃,全年平均温度为30.2℃.可见这里月月高温,热不可耐,几乎天天都是盛夏.为什么会这么热呢?它虽然在海边上,但是红海是一个温度非常高的海,而且这里全年主要风向都是东北风,从炎热干燥的 *** 沙漠上吹来的信风横扫过去,马萨瓦城海拔不到10米,东北信风只有加强了这里的炎热程度,而很少下雨,全年只有180多毫米的降水,丝毫不起减退酷热的作用,又干又热就成了马萨瓦城的特点.至于世界上绝对最高温度出现的地点,是在非洲的索马里.在那里阴影处测得的温度高达63℃.据说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温度更高,鸡蛋埋在沙中会熟,不过那是沙温而不是气温所致。
.。
这是世界最著名的八大公害里面的三件.
世界上最著名的八大公害<ZT>
公害: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
1、马斯河谷: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2、多诺拉: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
该镇处于河谷, 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
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4、伦敦烟雾: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
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 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 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5、四日市哮喘:1961年日本四日市
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1961年哮喘病发作, 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12年该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6、米糠油: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7、水俣病: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1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8、痛痛病:1955~1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 1963年至1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环境的污染和治理五,六十年代,日本工业的发展使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发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的重大.如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中,日本就占了4起,其中水俣就是发生在濑户内海的水俣县.1953年在那裏发现有人患上怪病,患者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致死.原因是食用了从濑户内海中捕捞的被污
- 上一篇:2011春节天气预报_2011年春节天气
- 下一篇:江西最近天气异常_江西最近天气